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时间:2024-02-27 23:35:49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1076万人,相比2021届同比增加167万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1

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就业市场用人需求还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散发疫情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支持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中小微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北京大学日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在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有73.8%的人去了企业,民营企业占比最大,吸纳了35.2%的毕业生,国有企业排在第二位,为25.0%,三资企业占比为6.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提出,小微企业(含社会组织)招用离校2年内的未就业毕业生,可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等符合条件人员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

同时,近几年各地在稳就业方面出台了很多积极政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认为:“应当注重地方政府在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把政策宣传到位,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地方去工作、到基层去工作。”

广东省是毕业生求职的热点地区。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为71万人,比去年增加6.6万人,加上外省来粤就业的毕业生,在粤求职就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90万人。

记者了解到,广东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配合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工作,开拓政策性岗位。同时,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山区计划”“大学生征兵”等基层就业项目,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

随着全社会逐渐形成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很多高校毕业生也把创业作为迈入职场的第一站。

2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 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通过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应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高校毕业生到孵化器创业给予租金补贴。

记者从人社部了解到,2022年高校毕业生创业,还能享受到以下政策:一是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万元,由专项资金贴息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创办小微企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二是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三是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同时,去年底以来,各地根据实际制定了优惠政策。例如,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以省内高校27.58万应届毕业生为重点,出台了支持自主创业、支持成果转化、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技能提升等8项措施。

适时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人大关,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观念变化也值得关注。很多大学生宁愿从事起薪3000元到4000元的行政、文秘类工作,也不愿考虑到薪资更高的生产车间。

“应当尽快帮助他们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形成平等的岗位观念。”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高校毕业生需调整好自身预期,努力把基层一线的工作变成属于自己的蓝海。

“高校毕业生进入高度市场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变成求职者,要学会转变就业观念,生产一线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职业发展的机会、待遇、吸引力逐年增强。”李长安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2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

此前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1076万人,相比2021届同比增加167万人。而从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间,毕业生人数也才增加了174万人。

自高等教育普及化以来,上大学已不是件难事,大学教育也从以往的精英化教育转变到大众化教育上来。然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大学与就业市场的脱轨问题,近年来越发浮出水面。

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道题被点名。

就业

与毕业生规模相伴而生的',无疑是就业问题。

教育部在《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严峻的就业形势叠加疫情影响,名校毕业生求职的意愿也在下跌。更为庞大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则相应催生了考研热、考公热、教资热。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拟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促进‘十四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

民进中央提出营造有利于公平就业的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引导和服务、着力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对接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等建议。

就对接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方面来看,民进中央建议,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紧密连接,提高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匹配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取向和国家需要以及岗位供给情况,有必要从强调就业难的被动思路,转变为全面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新局面上来。

倪闽景建议,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高质量就业绝对不是初次就业的高薪水,而是大学生岗位适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满足和国家战略得到保障。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单元。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指出在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中,一是要服务需求,二是要重视质量,三是要优化结构。

经统计,2012年以来教育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支持全国高校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也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此次共撤销804个专业布点,主要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中就提到,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及时减少、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高校专业发展的“小逻辑”,必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高校专业设置的第一准则是社会需求。

高质量

专业教育质量下滑,是撤销专业点的一大主因。当师资、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达不到要求,刚开始热门的专业也会逐渐转凉。

调整专业需求外,高校专业建设更是重要一环。办学扎实,是抵抗市场变化的硬通货。办学不扎实,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是撤销最多的专业点。曾经大红大紫的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浪淘沙,如今被拉回到良性的轨道上。

不少教育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并非毕业生太多,而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的大幅新增与撤销,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而来。在普及化时代,学历社会亟待迈向能力社会。

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严进严出,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主基调。

2021年教育部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调查学术不端行为。继研究生论文大抽检后,论文问责工作覆盖到本科生阶段。

要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当然不能依赖一篇论文,焦点还在大学课程,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其实是水课太多。2018年教育部发文通知,要求淘汰掉大学课程设置中的“水课”,并取消“清考”制度。

同年,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教育部表示,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

狠抓质量建设,意味着加强过程管理,平时就重视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去躺着就能毕业的大学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过程培养。随着国家一系列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文件的出台,不少问题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高质量就业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并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学总人数超过4000万。

办学和育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

两会前夕,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召开,旨在研究部署2022 年度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2022年要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卓越拔尖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数字化等五方面的战略任务,让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更高、实力更强。

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迫切需要转换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指出,“十四五”时期,高校要特别加强“补短板”工作。“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在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发力。

同时,应用型高校要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好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等“立交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定位也有了变化。在普及化时代,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培养的是应用技术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指出,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升,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由如何做大转向如何做强。

比如在加强学科和专业方面,首先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的匹配度。

其次,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对制造、交通、医疗等垂直行业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联技术的支撑辐射作用,并深度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全过程。

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进程中,高质量就业将是一个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3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这些数字,振奋人心!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说,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

去年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

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去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

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去年国家助学贷款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

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千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